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一腔热血献海岛

更新时间:2022-05-11 11:35:00点击:

一腔热血献海岛

李景德烈士事迹

莱西县烈士陵园

李景德同志是济南部队54938部队72分队的战士,1893年9月27日在国防施工中为抢救战友而壮烈牺牲。

李景德,1962年7月27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县孙受乡前莪乐村。8岁开始上学,联中毕业后在本村开拖拉机。I97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81年1月,李景德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渤海深处的砣矶岛上。一踏上海岛看到的是一片光秃秃的山,站在岛上往上看是青天,往下看是蔚蓝的大海,脚下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岛上的大部分物资是靠陆地上运来的。岛上的气候与陆地大不相同,这里空气潮湿,有时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万丈,汹涌澎湃;下起大雾,烟雾弥漫,遮天蔽日,天海相连。在这里生活是很艰苦的。李景德心想,这下可亏了,本想当兵出来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逛逛大城市,开开眼界,经经风雨,见见世面。这下倒好,来到这荒凉的海岛上,什么也看不到,只能经风雨,不能见世面,不如不出来的好,真是走对了路进错了门。正当李景德他们这批新战士出现各种想法时,部队领导及时针对新战士的思想状况,开展了“以岛为家,以苦为荣”的教育。首先带领新战士参观了岛上的建设。那一道道战壕,一条条坑道,一块块田地,都是老战士们扶钎锤打出来的,一锨一镢挖出来的。他们一年年,一批批为国防建设,为海岛建设,出大力流大汗,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另外,还给新战士们讲述了海岛所处的战略地位。接着,部队又开展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经过以上活动,李景德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觉得自己刚出来就怕苦怕累太不应该,艰苦的地方锻炼人,党安排自己在这里,说明党和人民对自己信得过,自己应该让党和人民放心才对。他暗暗地下了决心,扎根海岛,以岛为家,以苦为荣,把海岛建设成为第二个家乡。

从此,李景德热爱海岛,团结战友,与岛上渔民打成一片。他利用休息时间和战友们一起在营区向阳的地方垒起了19个花坛,栽上月季、菊花、树木。但由于岛上气候恶劣,栽上的花草树木的成活率很低。为了保证成活,李景德不顾劳累,每天坚持浇两遍水,每挑一担水得走一里多路,他就这样坚持浇了两个多月,把营区点缀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为战友们和岛上群众理发。有时军事训练又苦又累,但只要同志们喊他一声,他便拿着理发工具就去。有时还拿着照相机为战友们照相。近三年来,他为战友和群众理发共2200多人次。

1982年4月的一天,海上突然刮起了九级大风,岛上渔民的一艘价值12万元的捕捞船,被风浪卷到了乱礁丛中,随时都有被撞碎的危险。李景德见此情况后,便毫不犹豫地带头跳进冰冷的海水中,和战友们一起与风浪搏斗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船拖到了安全地带,保住了渔民的财产。

1983年,李景德入伍已有三个年头了,领导让他回家看望一下老人,却被他婉言谢绝了,并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海岛建设上。

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李景德为了尽快地掌握军事技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怕苦,不怕累,较快地掌握了武器的战斗性能和操作要领。在训练评比中,他的各门军事科目都取得了好成绩。

1983年,李景德所在的连队由军事训练转为国防施工。刚开始的时候,连里没有风钻,全靠抡锤打炮眼。可是打锤,却没有一个同志会,怎么办?李景德抓起钢钎说:“我扶钎,你们打!”一开始,战友们不敢打,生怕大锤落在他身上。李景德坚决地说:“你们只管打,不打永不会,打!”战友们看着他那严肃劲,也就大胆地打起来。经过几天的训练,培养出好几名打锤能手,而他手上腿上却青一块,紫一块的,好几处受了伤,可他毫不介意的仍正常施工。后来连里配上了风钻机,他听说抱风钻和当捣固手又苦又累,便向领导主动要求承担这项艰苦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掌握了风钻打炮眼的技术。在紧张的施工中,他双手端着80多斤重的风钻机,不一会就手臂麻木,腰酸背疼,可他总不说苦道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干劲。

1933年9月27日下午,李景德正在坑道里与副手卜祥永进行掘进作业。观察员突然发现坑道拱顶出现裂缝,喊了声“不好”,忙用铁锹把捅了李景德一下。李景德抬头一看要塌方,此时此刻,他只要向右一跳,就可脱离危险。但是,卜祥永仍在埋头作业,对出现的险情毫无察觉,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生与死的紧要关头,李景德用右手猛地一把将战友卜祥永推出一米开外,就在这时,一立方多的平板石落下,卜祥永得救了,李景德同志却倒在血泊之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李景德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54928部队批准李景德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号召全部队指战员向他学习,还举办了李景德烈士事迹展览。李景德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英雄的事迹和高大的形象,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