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李毓祯烈士传略

更新时间:2022-06-26 11:40:43点击:

李毓祯烈士传略

罗先哲

李毓祯,1914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十六户南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他自幼聪颖好学,富有进取精神。8岁起在本村私塾读书,13岁在济南第一师范附小就读,后考入济南育英中学。学习期间,他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并得到育英中学地下党团组织的教育和帮助。1932年8月,李毓祯在育英中学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他在共青团山东省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33年2月27日凌晨,由于叛徒出卖,李毓祯在济南东关南仓街24号被国民党山东当局逮捕。

李毓祯被捕后,关押在济南纬一路看守所。在法庭上,敌人对他施以酷刑,李毓祯坚贞不屈,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同李毓祯一起被捕的王金堂经不住严刑拷打,叛变投敌。当敌人推出王金堂出庭作证时,李毓祯怒斥王金堂叛变投敌的无耻行径。

济南看守所是一个小院,共有10个关押犯人的号子。在押犯人都是政治犯。由于李毓祯不屈服敌人的淫威,从他被捕之日起,就被戴上了手铐脚镣。同任作民(化名王敬功)等人一起押在8号牢房。在任作民的帮助教育下,李毓祯顽强同敌人做斗争,并于1933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4年秋,李毓祯被判刑后,从济南看守所转押到山东第一监狱。在狱中,他同其他难友们一道,参加过7次狱中绝食斗争。1935年春,李毓祯和同志们为抗议监狱当局的虐待,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绝食斗争。百余名政治犯向监狱当局提出了四个条件:1.去掉手铐脚镣;2.打开狱室门窗,流通室内空气;3.准许向外通信;4.准许自由看书看报。当绝食斗争坚持到6天半时,监狱当局坐不住了。他们怕犯人饿死,不好向上司交待,被迫答复了所提条件。绝食斗争取得了胜利。

在山东第一监狱的反省院里,有个长着一脸横肉的看守主任。他经常辱骂殴打犯人,大家对他恨之入骨。一次,犯人放风时,李毓祯借机把这个看守主任狠狠地打了一顿,为大家出了气。为此,李毓桢被国民党监狱当局视为最顽固的共党分子。同年秋天,被押送到南京反省院。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国民党被迫停止内战,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释放了政治犯。同年10月,李毓祯在南京国民党监狱获释,返回家乡利津县。当时,正值日本侵略军沿津浦铁路南犯,德州即将失守,家乡局势动荡不安。李毓祯心情非常沉重和焦虑。12月,日伪军第一次侵占利津县城。原国民党山东第五区少校副官刘景良在利津北部台子庄、陈家庄一带,打起“抗战”旗号,组建地方武装。李毓祯遵照中央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为实现抗日救国大计,拯救民族危亡,决定进入刘景良部队开展工作。加入刘景良部后,由于李毓祯才华出众,很快博得刘景良的赏识。不久,刘景良率部西进,连续收复利津、滨县、阳信、惠民等县。刘景良被任命为国民党山东第五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后来,刘景良委任李毓祯为政训处长。

李毓祯上任后,在刘景良部队中积极从事抗日活动。他曾多次在惠民城大寺阁组织抗日文艺演出,激发部队和群众的抗战热情。每次演出前,他都要向群众发表演说,慷慨激昂地陈述日寇侵占我国土,屠杀我同胞的暴行。鼓舞人们奋起抗日救国,消灭日寇。讲到激昂处,他声泪俱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不少群众泣不成声。

李毓祯经常深入部队各旅团,开展政治工作,宣传国共合作,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还在政训处中秘密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培养一些倾向共产党、追求进步的军政人员。同时,他还借旧时的同学关系,多次去原国民党保安九团团长王雪亭处做工作,为后来王雪亭率部起义参加八路军起了积极的作用。

李毓祯平时很能联系群众,抓住一切时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同刘景良的秘书陈奉璞多次交谈,谈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共同抗战、反对分裂的道理。李毓祯还常常邀集部队的一些下级军官促膝长谈,进行抗日宣传和革命教育。

1938年5月,刘景良开始反对共产党,并亲自率部攻打驻乐陵的八路军,妄图独霸鲁北。此时,李毓祯深感斗争形势险恶,肩上的担子沉重。于是便加紧在军队中进行活动,以便准备在必要的时候,拉走部分军队投奔八路军。

李毓祯在刘景良部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分子的注意。他们认定李毓祯在为共产党活动。刘景良也派人严密监视李毓祯的行动。刘景良几次对驻乐陵的八路军进攻失败后,便决定逮捕李毓祯。李毓桢得知后,便乘天黑,带领政训处的工作人员离开刘景良部,奔赴冀鲁边区参加了八路军一一五师曾国华的部队,并任支队政治处民运股副股长。

1938年7月,八路军一一五师的永兴支队和一二九师的津浦支队联合作战,解放了宁津县城,活捉了伪县长张伯荣。8月初,李毓祯被中共津南特委和专员公署派往宁津县任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李毓祯在宁津县府两年多的时间里,以办事干练、机智敏捷、举止潇洒而著称。他在宁津县广大干部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毓祯任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不久,就给家乡写信动员自己刚满18刚的胞弟李芝桥等亲属好友到宁津县参加抗日工作。并为宁津县的政权建设、武装建设和财政建设,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在全县建立了10个区级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和发展了50多个抗日中心村;组建了拥有9个连队,500多人的抗日地方武装,并从地方武装中向主力部队输送了大批兵源;从孟集、枣寨子、詹庄、小店等30多个村庄收集民间步枪千余支,装备了我军。并组织发动群众募集了10万多元资金,除保证县级地方财政开支外,还有力地支援了上级领导机关。同时,李毓祯还以从事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的非凡才能,主持举办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分期分批训练了全县880个村的农救会主任,为全县农村抗日根据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宁津县和乐陵县是冀鲁边区抗日工作的先进县和中心区。他在建设这块重要的抗日根据地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被国民党顽固势力视为眼中钉。鲁北国民党CC派在津南建立了反共的第二政权,委任了县长,又在宁津县拉起了反动武装“河北保安大队第二总队”,同我抗日军民对抗。他们蓄意制造磨擦,派人进入宁津县城,收买我独立一连连长刘明福叛变。1938年12月25日夜,这伙歹徒包围了抗日县政府。李毓祯被枪声惊醒,翻墙逃脱,连夜奔赴城东吕家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部驻地。不久,我军为了维护抗日民主政权,打击伪顽势力,针锋相对地将这般顽匪予以全歼。

李毓祯为了革命工作,一直没有成家。他常和战友们说:“当今国难当头,奋力抗战,驱逐日寇,是我唯一的信念,不到抗战胜利,我是绝不恋爱结婚的”!

1939年1月21日,日军第五师团、二十七师团、一一四师团各一部,共计2万余人,分别由沧州、德州、济南三地出发进行扫荡。其中一部向我庆云、乐陵、宁津等根据地合击。同年3月,日军侵占宁津县城,并建立了日伪政权。他们修公路、建据点,筑碉堡,对抗日根据在进行蚕食封锁。同年夏末,敌人先后在宁津城、黑魏庄、保店、大柳、长官镇、小店、詹庄、乔庄等近20个村镇,安设了据点和岗楼,抗日斗争进入了艰苦的阶段。这时,李毓祯带领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县独立营的1个连队百余人,转入乡村打起了游击。

在日军频繁“扫荡”、清乡的严峻形势下,李毓祯带领县政府、独立营的人员,经常转移驻地,夜行昼宿,摆脱日伪的跟踪追击,伺机打击敌人。一天深夜,李毓祯带领的部队,遭到日伪军的偷袭,他机智果断地指挥大家,乘夜幕掩护,突破包围。又经过一夜急行军,终于摆脱了敌人。

李毓祯带领同志们,白天隐蔽村内,夜晚开展抗日工作。对反动势力给予坚决镇压。宁津县城东孟集有个大地主叫李新吾,过去假装拥护抗日,日本人来了,他又投靠日伪,当了维持会长,并做了许多坏事。李毓祯当即派县独立营将他逮捕处决。抗日民主政府这一举动,威镇敌胆,大快人心。

1939年夏,李毓祯带领县独立营多次配合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袭击日军。他率领部队,在津浦铁路的德州至桑园段,破坏铁路,炸火车,切断敌人运输线,阻止敌人战略物资的运输。平时,他生活俭朴,联系群众,语言风趣。一天,他率部转移到老根据地闫庄,一些同志问他:“李县长,您每天都吃什么饭?”他回答说:“我每天三个鸡(饥),每顿八(扒)碗菜。”“嗬!李县长吃的好饭啊。”他一解释,大家都笑了起来。

1940年10月,李毓祯调任冀鲁边区三专署任秘书主任。1941年12月10日,李毓祯在商河县买虎站开展抗日工作时,被敌人包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