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年轻艇长的不朽追求 ——记蔡一清烈士

更新时间:2021-08-17 11:02:18点击:

1-210QG10415E0.jpg

蔡一清,男,江苏省阜宁人,1973年6月出生,1991年9月考入海军潜艇学院,1993年10月入党,1995年7月获得军事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蔡一清成为潜艇的鱼水雷实习部门长;1997年底,被选拔到舰队司令部军训处工作;1999年底,离开舰队机关到潜艇学院参加了副艇长培训班;2001年初,任某潜艇支队某艇实习副艇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通过了全课目训练考核,成为一名全训合格的潜艇副艇长。2002年9月,315艇开始组建,他随艇队前往船厂接艇,被任命为潜艇副艇长兼作战长。2007年1月,被任命为315潜艇艇长,成为中国潜艇部队最年轻和最优秀的艇长之一。

蔡一清的祖父是军人,他从小深受影响。父亲想让蔡一清读上海交大,但他就要当兵,从小就有这个志向。位于青岛市的海军潜艇学院是亚洲唯一一所培养潜艇官兵的学府,中国绝大部分潜艇艇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1991年,潜艇学院刚刚面对地方招生不久,蔡一清便毫不犹豫地跨入了这所潜艇指挥员的摇篮。在海军潜艇学院读书期间,蔡一清读到了一本前苏联海军中将格依谢德林撰写的回忆录《在C-56潜艇上》。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这艘C-56潜艇一举击沉了10余艘德国舰船,全艇官兵荣获了“红旗勋章”。从那时起,这艘C-56潜艇的影子便印在了蔡一清的脑海中,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能驾驭这样的一艘潜艇,成为一名出色的潜艇指挥员。蔡一清在潜艇学院主修的鱼水雷指挥专业,课程枯燥,但他不但坚持下来了,而且每门成绩都十分优秀。在军校的4年时间里,他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在校学员立功实属罕见,而他却荣立了三等功,也由此打破了学院多年来的“惯例”。蔡一清的大学同学姜明说:“蔡一清每一样东西都力争搞得非常透彻,所以他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体力。这是我非常钦佩的。”

1995年7月,蔡一清毕业了,学院希望他继续留校读研究生。但蔡一清选择到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成为一名实习鱼水雷部门长。某艇艇长曾经说过:潜艇艇长的成长可以和航天员媲美。每次岗位选拔他们都要学习相应的技能,从最初的独立导航作业到战术科目,然后到模拟训练等,选拔过程和机制都很“复杂”。优秀指挥员要从潜艇兵开始干起,一名合格的潜艇兵更需要熟练掌握潜艇结构。所以,蔡一清上艇之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摸管路”。顾名思义,就是对照管路图,一条一条地熟悉潜艇的管路构造。与别人不同,蔡一清上艇从不带管路图,而是按照实际管路自己画出管路示意图,待到休息时,再对照标准管路图进行检查。实践证明,这样学起来的确快,也更准确。除了爬舱底、摸管路,装填鱼雷、弄懂鱼雷发射要领也是作为指挥员必须要掌握的。一次,作为部门长的蔡一清组织官兵装填鱼雷,他不仅要指挥吊车往艇上装卸,还要指挥舱内官兵把鱼雷在舱内安置好。鱼雷又长又重,需要从发射管装进艇,再通过架子倒下去。新型鱼雷是很娇贵的水中武器,价格昂贵,为了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发射,稍有磕碰就不能上艇,必须要拉回检修所重新检测。期初,蔡一清对装卸程序不熟悉,协同指挥不能到位、一片忙乱,结果别人需要半个多小时就能干好的工作,他竟干了两小时。在蔡一清的笔记中,他这样记载着:为了掌握操雷技巧,我利用上艇转动时间请教部门专业骨干。遇到工人上艇修理,我更是不会放过难得的学习机会。只要有艇装填鱼雷,我都会去边看边琢磨装填要领和技巧。终于,在当年支队组织的实习干部合格考试中,蔡一清以满分的成绩夺得封舱第一名,以全优成绩通过了部门长独操考核、鱼雷装填训练,创造了支队最好成绩。

蔡一清自觉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潜心研究世界各国先进的潜艇作战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新型潜艇构造、性能和武器装备功能原理,记录了49本学习笔记,积累300多万字的军事资料。他绘制潜艇结构、战术训练、作战方案等各种图表1500余幅,仅战术训练模拟图就有900多幅。蔡一清积极投身军事斗争准备,组织官兵研究探索某新型潜艇多项战法训法,完成多个战术课题研究应用。他率队参加并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战备训练任务,在“和平使命—2005”演习中出色完成任务。

蔡一清不仅自己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得首届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更带领315艇获得一系列荣誉:机电长姜伟被评为第二届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海军十佳训练标兵,副艇长沙卫良被评为海军优秀指挥军官。舰队和支队授予的各种荣誉更是不胜枚举。

在蔡一清眼里,没有不好的兵,只有带不好兵的人。一艘潜艇就是一个完整的“战斗链条”,每个战位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战位出现“短板”,就可能导致一个团队“短命”。为了实现目标,蔡一清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短板”。几年来,315艇涌现出一批士官小专家,先后有30多人次立功受奖,3人荣立二等功,4名士官撰写的学术论文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8名士官分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二、三等奖。该艇还捧回了沉甸甸的“海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奖牌。315艇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一个个骄人的成绩,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团队,成为一支满是人才的团队。

莫道军规冷如铁,热血男儿亦有情。蔡一清有一个习惯,每天晚饭后都要观察一下战士的表现,因为这时候战士的思想最活跃,情绪表现最明显。如果发现有什么苗头,他就会把战士叫到房间单独谈心。一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的全是战士的个人信息,包括特长、家庭情况、专业水平等等。蔡一清能准确地说出艇上每名战士的名字、籍贯和生日,连每个人的脾气性格他都一清二楚。蔡一清还有一个习惯,他会经常不定期给战士家中打电话。一次,在给电工班长白涛家中打电话时,他得知小白母亲骑自行车摔到桥下,住进了医院。在电话中表示慰问之后,蔡一清立刻叫来小白,给他批了假,让他回家照顾母亲。

威严与大爱,使蔡一清把315艇打造成一个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服役16年,从一名志向远大的莘莘学子到一名驾驭新型潜艇的优秀艇长,315潜艇艇长蔡一清以生命、信念、品格完美地诠释着“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2007年10月18日清晨,在刺骨的寒风中,蔡一清走上舷梯,驾驶某新型潜艇参加全训考核。对一名艇长来说,只有全训考核合格,才能领取奔赴海战场的“通行证”。在茫茫大海波涛汹涌中,蔡一清带领全艇官兵准时抵达预定海域。11时30分,一阵尖厉的模拟战斗警报骤然响起,一场海上恶战打响了。突破敌水面舰艇反潜封锁、潜对潜攻击、战斗航行损害管制等,连续19个小时的战斗,10多个海上复杂科目悉数上演。在蔡一清的指挥下,潜艇实射1枚新型鱼雷、2枚导弹并全部命中目标。舱室沸腾了,战位沸腾了,官兵们为考核的成功击掌相庆。考核组成员频频颔首:“蔡一清,果然名不虚传!”官兵们清楚,为了这一天,蔡一清足足准备了10多年!

2007年10月19日凌晨3时30分,315艇正在进行潜潜对抗考核。突然,扩大器里传来声纳兵急促的报告:“艇艏出现异物摩擦声!”蔡一清心头一紧,命令声纳兵继续侦听。5分钟后,近似钢缆断裂的声响再次叩击蔡一清的耳膜。潜艇遇上了渔网钢缆,蔡一清决定浮起潜艇查看。4时10分,潜艇打开升降口,对海面进行观察确定无险情后,蔡一清走上舰桥,发现上甲板距离舰桥约70厘米处,有一块长约20厘米、宽约3厘米的划痕。清晨,天刚放亮,一夜没有合眼的蔡一清顾不上休息,径直来到舰桥,再次俯身观察艇体损伤情况,发现有半块砖头大小的消声瓦向外翻起。此时,海上风力达到8级,巨浪一次又一次砸向潜艇高高的舰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蔡一清在舰桥观察到风浪已经减小时,他系上保险绳,勇敢地走到舱外。他与刚交班的声纳班长陈晓刚一起,从舰桥侧门走上上甲板,准备详细查看艇体受损情况。突然,一个涌浪打来,陈晓刚脚下一滑,顺着舷侧急速下坠。蔡一清眼疾手快,一手拉住扶手栏,一手去拉陈晓刚。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受异物刮碰影响,潜艇扶手栏在两人重力和海浪的推动下突然断裂,两人落入海中。

艇指立即下达停车口令。官兵携带安全锁、急救箱、救生绳、救生撑杆、救生圈,迅速在上甲板组织营救。在涌浪的作用下,蔡一清和陈晓刚很快被推到艇体120米外。营救官兵随即放下救生筏,艰难地向两人接近。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官兵们跳入海中,奋力把蔡一清救上了艇。但此时,他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陈晓刚也被拖上救生筏,却被涌浪掀翻,随即消失在大海中。

蔡一清的壮烈牺牲,潜艇支队数千名官兵无不为之悲痛。他治军从严、爱兵情真的往事,一幕幕浮上战友们的心头。“他是中国海军‘杀手锏’部队的一员虎将,失此良将,我万里海疆少了一位叱咤风云的潜艇指挥官,令人痛惜啊!”握着蔡一清全训考核的全优成绩单,一位将军眼里噙满泪花。“他是中国潜艇真正的‘龙骨’,我研究潜艇构造数十年,碰到他,竟被他一大堆问题难倒几十回,我留着几个问题,还想等他再来切磋呢!”某军工厂一位60多岁的老专家获悉蔡一清牺牲的消息,在电话里竟泣不成声。“他是未来战场上能打硬仗的干将,高超的军事素质在支队大大小小的演习演练中显现。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打仗,强烈的战备意识已融入他的血液!”一位支队领导望着蔡一清的遗像,哽咽着却很坚定。

军人生来为战胜,甘将此身长报国。蔡一清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书写出一名共和国新型艇长用生命追求打赢的出色答卷。蔡一清烈士,人民的守护者,让我们永远铭记你的英名!